普洱市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公告
来源:普洱市人民检察院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依法严格履行未成年人家校监护职责
未成年人所在学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做好对在校学生和子女的教育监管,应当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和情感需求,不得放任适龄未成年人随意离校、辍学。
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送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
不得放任未成年人吸烟、饮酒、沉迷网络、进入酒吧、KTV或实施违法犯罪行为。
不得虐待、遗弃或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不得使未满8周岁或者由于身体、心理原因需要特别照顾的未成年人处于无人看护状态,不得将其交由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患有严重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不适宜的人员临时照护。
不得使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发现实施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职责的,应当予以训诫,并可以责令其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二、依法严格落实义务教育法律法规
应当注重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青春期教育和生命教育。
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止学生欺凌、防止性侵害自我保护、法律知识的教育和培训,及时对学生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
不得放任学生随意欺凌行为,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对不履行强制报告责任的行业经营者,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四、依法严格落实未成年人入住旅馆“五必须”
要求旅馆经营者接待未成年人入住,必须查验入住未成年人身份,并如实登记报送相关信息。
必须询问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并记录备查。
必须询问同住人员身份关系等情况,并记录备查。
必须加强安全巡查和访客管理,预防针对未成年人的不法侵害。
必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可疑情况,并及时联系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同时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
五、依法严格限制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
娱乐场所违规接纳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在娱乐场所内饮酒消费、结识社会人员,极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受到犯罪侵害,严重危害不特定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娱乐场所对未成年人开放,未成年人成为潜在顾客,其进入人员混杂的娱乐场所,不仅易受到不良风气影响或受到侵犯,还容易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引起不当效仿,致使不特定未成年人面临受侵害风险。
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场所的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设备,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
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入、限入标志。
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六、严禁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
未成年人文身,不仅影响其就业前景,更易产生标签效应,让未成年人与不良人员集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识文身可能产生的危害,增强未成年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理性拒绝文身。
文身经营主体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要在经营场所显著位置设置未成年人禁止文身警示牌,建立文身人员实名登记、年龄核实等制度台账。
对难于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七、严禁向未成年人
售卖烟(含电子烟)、酒、彩票
经营商户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含电子烟)、酒、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
烟、酒和彩票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或者彩票的标志。
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八、严禁向未成年人提供车辆租赁服务
汽车租赁商户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租车服务,不得故意通过第三人为未成年人提供租车服务。
任何成年人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租车便利。汽车租赁商户应当严格履行审查义务,在显著位置设置严禁向未成年人提供租车服务的标志,建立租车人员实名登记、年龄核实等制度台账。
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九、严禁出租车、网约车行业单独运载
未成年人至外县市
出租车、网约车行业在单独运载未成年人至外县市时,必须询问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联系方式,并记录备查,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出租车、网约车行业对于未成年人需要租车至外县市的,若发现可疑情况必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
十、严禁向未成年人租售、提供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和少年儿童读物
校园周边、游商地摊及网络售书平台、出版物批发市场不得向未成年人租售、提供含有诱导教唆犯罪、渲染血腥暴力、夹杂“黄暴毒”、封建迷信等内容的文化产品及少年儿童读物。
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职责,整顿和规范文化产品市场秩序,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加大对少儿不宜、内容不当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文化产品的整治力度,依法处罚不规范销售行为,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阅读与成长环境。
十一、严禁收购、寄卖未成年人提供的贵重物品
物品零售、物品回收及典当行业要加强日常登记管理,向未成年人收购相关物品时,要对出售物品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以及物品的名称、数量、规格、新旧程度等如实登记,并建立台账。
禁止收购与寄卖未成年人提供的贵重物品,如发现可疑物品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备。
十二、严禁招录未成年人就业
任何单位和市场主体都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及介绍就业,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高危行业以及营业性娱乐场所、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十三、严禁教唆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
任何人不得帮助、组织、指引、带路、运送、参与、窝藏、包庇、纵容偷渡人员参与“偷引带”违法犯罪活动。
任何组织、单位及个人不得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实施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不得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条件,对违反法律规定的以上人员,一律依法严惩不贷。
十四、严禁侵犯未成年人肖像权
任何组织、单位及个人不得在不加技术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发布有关未成年人不当行为的视频、图片等信息。如发现此类问题,相关部门可责令发布者删除信息。
十五、严格执行入职查询制度
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当向公安机关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密切接触未成年人的单位应当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查询,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应当及时解聘。对不履行查询义务的单位,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十六、全力做好接送学生交通安全管理
接送学生驾驶人员严禁酒后驾车,严禁使用“三无车”(无车牌、无行驶证、无保险)车辆、农用车以及三轮车等非客运车辆接送学生,要求驾驶人员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严禁超员超载接送学生。
十七、全力做好防溺水安全教育
监护人、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预防溺水的安全教育和监护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未成年人防溺水“六不”教育: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下水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未成年人不擅自下水施救。

同时,积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检举、揭发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行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举报电话
普洱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普洱市人民检察院):12309
市公安局:0879-2159110
市中级人民法院:0879-2886802
市教育体育局:0879-2122985
市司法局:0879-2189371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0879-2307779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
市文化和旅游局:0879-12345
市卫生健康委:0879-2128801
市民政局:0879-2828717
团市委:0879-2125288
市妇联:0879-2136448
特此公告。
普洱市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10月10日